WFU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人智學護理之外用處置— 活化自我組織的療癒方式

作者:Michaela Glöckler, M.D醫師


■ 摘要
外用處置(Äußere Anwendungen)在人智醫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期待這種治療方法甚至能相對早地提供實證,來證明此新治療取向的有效性(GA312全集312卷),因為它直接活化了自我組織(Ich-Organisation )—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所說的「內在的醫師」。自我組織於身體層面上,展現在對溫熱機體(warmth-organism)的調控,但它也以心魂與靈性的形式,活躍在對愛與創發力的體驗中。自我組織使身、心、靈的功能整合且井然有序。我們可以透過許多不同方式的外用處置來支持自我組織—透過加溫、透過伴隨著反應性升溫過程的冷刺激、經由皮膚透過神經感官組織吸收藥物,以及透過專業的、人性化的關注和緊密連結。因此,對患者身體的尊重決定了治療的態度:在患者身上活著一種靈性上自主的自我存在,其物質性的載體─即自我組織─是我們在進行治療干預時訴求的對象。有時也適合這樣做:例如將沐浴療法與冥思結合,使之能強化發展靈性認同和獲得身體健康兩者之間的連結。




在人智醫學中,外用處置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如本期Merkurstab《莫丘利權杖》輯錄的論文所顯示:外用處置不僅有效,而且還帶來令人愉悅且立即感到療癒的經驗。根據記載,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中譯註:歐洲中世紀經院派哲學家和神學家。)回答了以下問題:「如果一個人感到非常難過時,有什麼是可以協助的?」:「泡個熱水澡,或者和一個好朋友聊天,都會有所幫助。」自然科學的醫學專注於把外用處置相關的,刺激血液循環及其所使用萃取液(Essenzen)與藥物的作用,視為主要的作用機轉;人智醫學則是聚焦在四個本質身體(vier Wesensglieder)的靈性法則(1),尤其是關於自我組織的作用模式。因為這正展現在對負責血液循環與溫暖的溫熱機體的調控上。於此,身體可測量的溫暖的品質,與心魂體驗到及透過靈性活動所展現的溫暖的品質,兩者是相互影響的。此一部分可以與另一部分協同工作,並支持身體、心魂和靈性的整體性。自我組織活躍在每次感官知覺,以及自發投入心魂或靈性的參與時專注的溫暖裡,因為在其中我們為「為某事暖身」。


自我組織是什麼?


魯道夫·施泰納描述其特徵如下:「一個人從今起視為是他更早期的『我』的、那個回憶心像的交織物,可稱為『自我身(Ich-Leib)』或『思維身(Gedankenleib)』。在這個脈絡下,『身』(Leib)這個字必須比用來稱呼『身體』的『體』擁有更廣義的理解範圍。『身』在此意謂著一個人自身所經歷的一切;他不會說:他就是它,而是說:他本身就擁有它。」(2)自我組織因此以思維形式含納了物質身、乙太身、星辰身的法則性,而使整個人體乃至最小的細胞都是自我組織作用的結果(3)。


這一點已清楚顯現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物質身的靈性胚芽(Geistkeim)—一個靈性思維法則的組織(Gedanken-Gesetzes-Gewebe)、為了將臨的塵世生命所需的身體工具的藍圖—在先前選擇了適當的遺傳物質(有時要經過好幾個世代)之後,穿透了受精卵。而胚胎中胚膜的形成,顯示出本質身體的超感官活動:物質有機組織—透過絨毛膜的形成;乙太身—透過羊膜的形成;星辰身—透過尿囊的形成;以及自我組織—透過卵黃囊的形成(4)。而就胚胎本身而言,乙太活動展現在器官組織的生長中,星辰身展現在分化活動中,從而產生特定的器官組織與細胞結構。另一方面,自我組織透過整合與協調其餘三個本質身體的活動來執行它塑形的任務。


不同類型的應用方式


自我組織的整合活動,現在可以透過多種外用處置的方式來獲得支持,例如敷片(Auflagen)(如蜂蠟)、沐浴/浸泡(Bäder)(手臂、手、足和坐浴)和油分散浴(Öldispersionsbäder)、塗油(Einreibungen)(全身、局部、器官塗油)(5)、敷布(Kompresse)、包(Packungen),包覆(Umschläge)和包裹(Wickel )(6)。外用處置還包括根據Christel Heidemannn所進行的顏色穴位經絡療法(Farbakupunktur-Meridian-Therapie)以及吸入香氣,鹽和藥物的方法。然而更廣義而言,按摩技術也可以溫柔地喚醒人們對身體界限的意識而產生一種溫和的自信—可說是介於經驗自己和體驗世界之間(7)。人感覺到自己的臨在:雖然是個獨立存在但並不孤立,而是融入在一個支持和互助的環境中。因此,外用處置也廣泛應用在精疲力竭、慢性疲勞,還有精神性疾病,尤其是憂鬱症(8)、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schen Belastungsstörung)和解離性疾患(dissoziativen Störungen)等領域。它們也是疼痛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多發性神經病變Polyneuropathie和偏頭痛)以及臨終照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魯道夫·施泰納對外用處置作用於有機體三元性的重要說明


「如同調製藥物時所需帶入的正確自然物質和自然過程的相關知識十分重要,特定形式的應用方式也同樣重要。這是因為您可以依指示使其作用在神經感官系統(Nerven-Sinnessystem)而以正確的方式帶來康復;或是作用在韻律節奏系統(rhythmische System);或作用在新陳代謝四肢系統(Stoffwechsel-Gliedmaßensystem)。正因為我們必須作用在這些個別的系統上,因此本質上很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知道應如何開始進行這個治療方式。因為幾乎每種療方(Heilmittel )都可以這三種型式來施用。 …對於那些用於沐浴/浸泡和油膏的療方,或者甚至有時需以外部物理的方式對人體進行治療,如按摩或類似過程;總之,無論是用什麼方法,這都是以一種較外部的方式將療方或療癒過程帶入人體,因為我們期待這種治療方法可以作用在神經感官系統上。依此,您可以再使用各種作用在其他系統的方式,來邁向療癒的過程。 ...如果我們想要透過精油(ätherische Öl)—以其對嗅覺的刺激—直接對神經感官系統發揮效用,或是經由神經感官系統作用在韻律節奏系統上—那麼依我而言,我們就從這些花朵中萃取汁液,將萃取液加入水中並準備進行沐浴/浸泡。這樣我們就是作用在神經感官系統上。」(9)


施泰納以很有趣的方式,詳細描述在外用處置時應用熱和冷的區別:「重要的是:讓有意識和無意識間的交互作用在未來的治療中發揮影響。因為如此一來,您還將學會對於經由沐浴作用於人體的物質其獨特的作用方式,做出健全的判斷。無論我從外部帶給人任何介質,它會經由我帶入的方式,給人冷的感受或熱的感受,而因此有截然不同的作用方式。我們其實應如此去理解冷的感受:如果某種介質對包覆(Umschlag)或沐浴中的我有冷卻的作用,那麼倘若出現療癒作用時,則主要是介質的物質作用所帶來的療效。這是所使用的介質的物質效果。但如果我所接受的處置感覺起來不是冷的,而是溫暖的(例如溫暖的包覆),那麼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質,此時使用哪種物質幾乎無關緊要,而是要考慮溫暖所帶來的效果;畢竟對於溫暖所達到的效果,無論從哪個面向去考慮都沒有影響。因此在運用冷的包覆時,我們總能看到人們如何把這些或那些物質浸泡在液體、水中,調製成包覆所需。如果我們可以讓這些物質在冷水中發揮作用,意即若它們可於低溫下溶解,我們就可以讓它們產生效果。另一方面,我們幾乎無法讓那些不易溶解的固體物質直接產生物質效果,即使是使用溫暖的包覆或溫水浴也無法產生療效—除非是使用氣味強烈的乙太性物質:它們則有些不同,即使在高溫下也會產生物質效果。相反地,硫化物或磷化物,如同硫磺本身,當它們伴隨溫水浴出現時,正好可以在此發揮相應的療癒效果。」(10)


施泰納以迷迭香沐浴(Rosmarinbades)為例,解釋了對感官過程的刺激:「如果是皮膚伴隨著毛孔以及其相續的所有過程,如果把人放置於有迷迭香的液滴細緻分散其中的浴池水裡,那麼您會很容易看到,皮膚和迷迭香的細緻液滴之間存在交互作用—這會刺激感官過程。這種刺激性的感官過程會對人的自我(Ich)發揮作用,使它整合融入其架構。」(10)


冷卻原則和溫熱原則(Das Kühle- und Wärmeprinzip)


關於冷卻原則和溫熱原則及其適應症,我們要感謝曼弗雷德·韋肯曼醫師(Manfred Weckenmann,中譯註:德國人智學內科醫師)給了我們很好的綜述(11)。他於其中解釋:
我們注意到在文獻中,酸性的、鹽類或屬地的藥劑通常會摻入涼爽的介質中(冷卻原則),而溫暖的介質裡則主要含有鹼性的、含硫的、油性的、辛辣的藥劑(溫熱原則)。例如凝乳(Quark)是冷的, 酢漿草(Oxalis)是濕冷的;相對於油敷布(Ölwickel)是溫暖的,芥末敷布(Senfwickel)是濕暖的。
冷卻原則通常用於滲出性、瀰漫性、伴隨著過敏或無過敏的表面性皮疹炎症(例如蕁麻疹,急性濕疹,丹毒)、有呼吸道粘膜炎的傾向,伴隨肢體無力。相對地,溫熱原則主要用於化膿性、周邊的肉芽腫性發炎過程;以及在呼吸道、腸絞痛等化膿性的過程。
這兩類外用處置的第三個區別是處置持續的時間:幾乎永遠可用—例如凝乳護理。直到炎症過程逐漸消退或轉為持續間歇性出現—例如每天,每隔一天,用冷水淋浴和用侏儸紀芳歌土做泥敷(Fangopackungen)。這種分類在病理上反映出:前者用於急性、更接近處置施作的部位;後者用於慢性、距離處置部位較遠的過程。


治療態度(Die therapeutische Haltung )


決定進行外用處置的人,對於其處方和實施也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是自己執行此操作,則只有內在對相關的整體性體驗抱持開放度時,效果才會完整。這是一個私密的身心過程。在涼爽的經驗裡,人們會更接近自己,收攝,並增強他們的自我體驗。在溫暖的氛圍裡,他放鬆身心,與自己和世界和平相處。這些品質會更容易全然發揮效益,如果有另一個人(最好是訓練有素的治療師或護理師)關照這位有需求者,並以敬虔和尊重的態度執行外用措施。尊敬他人的身體-因為在這身體中,活躍著一個靈性自主的自我存在,那是我們想要支持的對象,並且希望強化其整合與療癒的力量。此外,一些陪伴的話語可以幫助被照顧者放鬆身心,並且在心魂上更傾向於:不僅僅讓自己於外在任憑其處置,同時也讓它於內在作用著。這對於經歷沮喪、壓力、恐懼或遺棄的憂鬱症患者尤其重要。如果建議他們,將注意力盡可能專注在施作時發揮作用的溫暖上,也開放自己讓這溫暖成為心魂的體驗,那麼這樣的效果要比在施作時不斷地與患者交談,抑或只是讓患者獨處並僅僅問他何時再次回診,所產生的效果要強得多。


有時這也是合適的:例如將沐浴療法與冥思相結合,從而由思維層面直接活化自我組織。 語詞冥思(Wortmeditationen)即適用於此目的,例如Rudolf Steiner所寫的下列兩首(12、13):

當心魂寧靜使波瀾不興,
堅忍於靈性中開展無盡,
神的話語
將貫穿人心
於時代運行中
在所有生命內
編織永恆的和平。

或是:

我內心平靜
我自身內在帶著
使我堅強的力量。
以此力量的溫暖
我要充盈我自己,
以我意志的強力
我要貫穿我自己。
我要感受
寧靜如何灌注
我全部的存在
倘若我強化自己
透過我全力奮鬥
在我內在找到寧靜
作為力量。

魯道夫·施泰納在第一次醫學課程的第12講中,極為強有力地指出冥思的療癒效果(14)。然而人智學的自我認識與自我鍛鍊的道路,其整體即致力於預防疾病和促進個人及社會的健康(15)。

我要感謝Dagmar Brauer對這篇文章的貢獻。




■ 關鍵字
外用處置(Äußere Anwendungen,External applications)
自我組織(Ich-Organisation,I organization)
處置類型(Anwendungsarten,Types of application)
適應症(Indikationen,Indications)
冷卻原則(Kühleprinzip,Principle of coolness)
溫熱原則(Wärmeprinzip,Principle of warmth)
治療態度(Therapeutische Haltung,Therapeutic approach )




Michaela Glöckler醫師,1946年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自華德福學校畢業後,於弗萊堡和海德堡學習德國文學和歷史,1972至1978年在圖賓根(Tübingen)和馬爾堡(Marburg)學習醫學,並在Herdecke社區醫院和波鴻大學(Bochum University)醫院接受專科培訓,成為一名小兒科醫師。她在Herdecke社區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十年,並在德國Witten的Rudolf Steiner學校擔任醫療顧問。自1988至2016年,擔任瑞士Dornach歌德館靈性科學學院醫學部部長,並自2002年起在世界各地舉辦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Medical Training / IPMT,推展人智醫學。她致力於華德福教育與校醫的聯繫整合,以身為終生的華德福學校校醫為榮。


參考文獻
1 Steiner R. Theosophy. Introduction to supersensible world knowledge and human determination. GA 9th 32nd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2003.
2 Steiner R. A path to human self-awareness. GA 16. Sixth Meditation. 8th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2004.
3 Steiner R, Wegman I. Fundamentals for an expansion of the art of healing based on knowledge of the humanities. GA July 27th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1.
4 Schad W. The prenatality of humans.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embryology. Stuttgart: Urachhaus; 1983. 5 Layer M (Hg). Practical manual rhythmic embrocations according to Wegman / Hauschka. Bern: Hans Huber; 2003.
6 GlöcklerM.Exterior applications. In: Glöckler M (Hg). Anthroposophic drug therapy for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Stuttgart: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7 Steiner R.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GA 312. Lecture of April 5, 1920. 7th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9.
8 Rißmann W. Depressive disorder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history and therapy with anthroposophic remedies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s. Merkurstab 2006; 58 (5): 407–413.
9 SteinerR.Anthroposophische
Human knowledge and medicine. GA 319. 3rd ed.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4.
10 Steiner R.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GA 312. Lecture of April 3, 1920.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9.
11 WeckenmannM.An attempt to gain overarching points of view for cool and warm therapeutic outdoor applications. Merkurstab 1997; 50 (6): 343-346.
12 Steiner R. For Helmuth von Moltke on December 11, 1915. In: Proverbs. GA 40.
9th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2005.
13 SteinerR.FirMiriamEge. In: Mantric sayings. Soul Exercises II. GA 268. 1st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9.
14 Steiner R. GeisteswissenschaftundMedizin.GA312. Lecture from April 1st, 1920. 7th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9.
15 SteinerR.How do you get knowledge of the higher worlds? GA 10th 24th edition Dornach: Rudolf Steiner Verlag; 1993.



原文出處:Äußere Anwendungen – ein therapeutischer Weg zur Aktivierung der Ich-Organisation. Der Merkurstab 2014;67(2):88-91


特別致謝:本文特別感謝國際人智醫學期刊Der Merkurstab《莫丘利權杖》授權,韋萱協助德中校譯。